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明明不饿却还想吃东西 情绪性进食该怎么办? 正文

明明不饿却还想吃东西 情绪性进食该怎么办?

2024-04-20 09:05:54 来源:瑜维娱乐网作者:综合 点击:340次

原标题:明明不饿却还想吃东西 情绪性进食该怎么办?

你吃东西是明明因为真的饿吗?你还记得自己上一次暴饮暴食或者发誓不吃晚饭的时候吗?我们总擅长将食物与情绪联系在一起,但这些情绪性进食的不饿办背后又暗含了什么样的讯息和意义呢?8月16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却还情绪司法部门心理学讲师王巍霓和《大众心理学》案例专栏作者吴梦阳在上海书展上针对以上问题,想吃性进进行了一番对谈,东西带读者一起走近情绪性进食,食该探索食物与情绪的明明关系。

食物与情绪的不饿办关系正在变得复杂

王巍霓介绍,随着社会的却还情绪发展,食物变得越来越丰裕,想吃性进也被人们用于各种各样的东西场合,甚至包括娱乐目的食该。但事实上,明明人们在处理与食物的不饿办关系上却变得更加冲动和复杂,其中最明显的却还情绪表现就是情绪性进食。我们用食物来抚慰、奖励,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着将食物作为情感性用途的情况。

“然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一用途正在被滥用,并给他们带来了困扰、焦虑。”她说,食物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变成了他们的敌人。他们因为自己的进食问题变得沮丧、挫败,并将食物这一工具泛化地用于生活中各种场景的应对。越来越多的人转向食物寻求安抚,并试图从食物中获取生活中正在丧失的控制感。

她总结,食物与情绪的关系正在变得复杂,这或许也是类似“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发言一再出现的原因。

社会文化对身材的要求正在加深女性有关食物和情绪的焦虑

吴梦阳提到,社会文化显然对人们有关体型的偏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下,各类媒体、杂志、电视电影以及各类广告,无形中暗示着人们要想得到“性感”“有吸引力”的评价,存在着一种公认的体形。并且,这种对体形的要求,往往在性别上存在截然不同的状态,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有关身材、体形的挑剔和苛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女性更容易感受到有关食物和情绪的焦虑。

有研究显示,多数人很难坚持持续减重达一年的时间。对于那些因体形和食物感到焦虑的人们来说,存在一种可能,即无法控制近视或者降低体重,是在传达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也正是在抗议女性女性身体的被物化与被滥用。进食失调可能隐含了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反应。

家庭也在塑造人们的进食行为

结合新书《吃掉情绪?——和食物斗争的背后》,王巍霓还与现场读者分享了一个观点:家庭也在塑造我们的进食行为。“过去在谈论情绪性进食的时候,很少在家庭这个设置下去探究它。而事实上,食物在家庭里的角色构成了食物体验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众所周知,家庭对于我们的情绪和应对能力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同样,食物在家庭中的意义、每个家庭不同的就餐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进食行为。早期的食物体验被延续到了成年以后,甚至贯穿一生。”

不过,食物在家庭中,还有着超越就餐的意义。食物可能被用作惩罚、安抚、奖赏和贿赂。以及在很多情况下,食物代表了父母对我们的照顾。我们内化了食物的这一角色代替,以至于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在拒绝食物或者暴饮暴食的时候,是在向父母(过去照顾自己的养育者)传达成长、分离或独立的需求。

失调的进食行为在咨询来访者中越来越常见

王巍霓和吴梦阳还分享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他们的心理圆心理咨询工作室专注于提供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根据他们的咨询案例数据统计,有越来越多的人被食物所困扰,尽管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能被诊断为进食障碍。这也暗合了《吃掉情绪?——和食物的斗争》一书作者所传达的讯息:讨论“失调性进食行为”而非仅仅讨论“进食障碍”,对于大多数因自己对待食物和进食的态度而感到困扰、忧虑的人来说,或许非常有意义。

无论来访者是否直接因进食问题来求助,紊乱的进食行为出现在很多咨询个案中,这些个案中既有因为抑郁、焦虑、工作、人际问题而来的来访者,也有明确的厌食、贪食来访者。伴随这些进食行为而来的,是情绪上的变化,这反过来又加重了来访者们的自我厌弃。

正是因为这些失调的进食问题变得越来越常见,人们赋予食物越来越多的意义,往往很容易忽视这背后的紧密相连的情绪问题。而恰恰是这些情绪问题,在加深食物与人们的羁绊。或许,重要的应该是为什么吃。

正如《吃掉情绪?——和食物的斗争》一书中所传达的,希望人们可以理解自己的进食行为,在尝试用食物来自我抚慰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包永婷)

作者:知识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