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部分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缺货” ,转战保险、理财产品 正文

部分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缺货” ,转战保险、理财产品

2024-04-13 15:30:08 来源:瑜维娱乐网作者:知识 点击:588次

  “三年期大额存单暂时没有额度。缺货”广州某城商行的部分保险客户经理刘玉(化名)最近对客户回复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其所在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已经两个月没有“上新”额度,银行最新一期的年期利率较去年同期也逊色不少,与普通定期存款仅差5BP左右。大额以往拼手速抢大额存单的存单产品场景已不复存在。

  事实上,转战压降大额存单规模成为近期不少银行策略上的理财“标配”。近期走访银行过程中,缺货记者注意到不少银行的部分保险存款“货架”中,大额存单在价格、银行结构方面均有变化。年期一方面,大额大多银行大额存单经历多轮调降,存单产品与普通定存间的转战利率差逐渐缩小,优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有银行主动调整大额存单期限结构,三年期大额存单“缺货”或停售。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银行客户经理开始转推储蓄型保险、低风险理财等产品。

  部分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缺货”

  2023年开始,存款利率不断走低,银行以往“吸金利器”大额存单利率光环也不复存在。以三年期、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产品为例,根据APP数据、客户经理提供资料,建设银行最新一期大额存单(2024年21期)利率为2.35%,较半年前(2023年8月)2.85%的利率下降约50BP;广州银行最新一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2.7%,较半年前(2023年8月)3.25%的利率下降约55BP。

  在记者统计的十余家银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中,除少数几家民营银行可上浮至3%以上,大多银行基本全部低于3%。

  此外,部分银行大额存单、定期存款间的“利率差”已不存在。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两年期、三年期整存整取存款产品利率分别为1.9%、2.35%,与最新大额存单利率一致。中国银行线上渠道也显示,目前两年期、三年期整存整取产品(5000元起存)的利率分别为1.9%、2.35%,与最新大额存单利率一致。

  种种因素叠加下,银行经理、客户对大额存单的兴趣似乎不再高涨,以往“一单难求”拼手速的景象不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调降利率的同时,不少银行正选择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中长期限大额存单“缺货”。

  记者在招商银行APP上看到,目前在大额存单的热销产品区,三年期大额存单已“销声匿迹”。一年期、两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2.15%。招商银行广东某支行主管告诉记者,目前三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已经没有额度。

  中国银行线上渠道也显示,目前两年期大额存单、三年期大额存单均显示“额度不足”。而广州银行大额存单三年期存款利率为2.7%,目前仅在标有“优质代发专享”“新客户开放专享”字样的两款产品中有剩余额度。

  转战储蓄险产品?

  在利率下滑、部分产品“缺货”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大额存单的“光环”似乎已然黯淡。不少银行客户经理开始转推储蓄型保险产品。

  “最近理财、存款收益率都较低,更推荐客户配置一部分资金到保险中。”某股份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在低利率环境下,这类产品更容易锁定长期收益率。

  某国有行客户经理也推荐一款储蓄型保险。根据她提供的演示表,该产品为五年趸交,保底收益率为1.9%,加上分红后预计每年收益率为3.5%~3.8%。

  此外,现金管理类等低风险理财也是银行热推。“短期要用的资金可以放在这类现金管理理财中,长期资金则可以考虑配置一部分在保险。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这不失为一种替代方案。”上述国有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也有银行已开始调整KPI指标,上述股份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其所在支行对存款指标的要求已经相对下降,同时对保险、理财等产品的销售压力开始升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保险、理财与银行存款仍有本质区别,并不能承诺“保本”。一名业内人士指出,大多储蓄险产品需要较长的投资周期,前几年的现金价值较低,如果提前退保或会造成本金损失。而理财产品自净值化转型以来,也主要跟随市场波动,收益率并不稳定。

  背后原因

  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调整大额存单产品结构主要基于负债成本管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降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较2023年前三季度下降了0.04个百分点。但资产端贷款收益率仍处于下行通道,息差压力下负债成本管控仍需进一步发力。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负债成本管控的难点之一在于大额存单等高息定期存款产品。2023年开始商业银行存款结构持续变化,低息活期存款不断转换为高息定期存款。从人民银行披露的2023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来看,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的定期存款余额及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住户部门定期存款占比从68.1%上升至71.5%,非金融企业则从65.9%上升至68.4%。

  “预计银行将主动调结构,缩短存款久期、压降高定价存款占比。”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指出,2023年以来,中小银行持续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此外,同期限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的利差逐渐收窄,银行对高定价存款的偏好程度不断下降。

  近期银行的财报、业绩发布会中,不少银行也强调将加强对存款成本的管控。例如,招商银行在最新财报中指出,为了保持净利息收益率的相对稳定,资产端抓好贷款投放,同时加大债券的配置力度;负债端着力推动低成本核心存款的增长。民生银行副行长兼董秘李彬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整体的存款成本相对较高,要努力拓宽低成本稳定资金来源。

  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指出,今年对高成本存款业务的压降力度会非常大。对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三年期以上的大额存单等产品制定了合理的增长目标,会适当控制这方面业务的占比。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热点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