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让印度破防的奥本海默真相 正文

让印度破防的奥本海默真相

2024-04-22 02:31:40 来源:瑜维娱乐网作者:休闲 点击:807次
诺兰新片《奥本海默》让印度很受伤。让印

只因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奥本海默正与情人在床上翻云覆雨,度破女方忙里偷闲,奥本拿出一本印度圣书《薄伽梵歌》要奥本海默念给她听。海默

奥本海默读了其中的真相一句话——我是死神,世界的让印毁灭者。

印度观众看了不依,度破指责这个画面亵渎了印度教,奥本印度政府信息专员马虎尔卡表示,海默这是真相对10亿印度教教徒的侮辱和挑衅。

印度人写公开信给诺兰,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删除这一场面,度破但诺兰并无回应。奥本这句台词之于电影是海默个点睛之笔,若少了“我是真相死神,世界的毁灭者”这句话,就无法体现奥本海默的反核思想。

关于奥本海默,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发明原子弹的所谓“原子弹之父”,但对于他的经历和思想并无深入了解,在诺兰电影即将上映之际,我们就讲一讲奥本海默的真实故事。

露营

奥本海默生于1904年的美国纽约,他爹是犹太商人,他爹的爹也是犹太商人,也就是说,他出生在犹太商人世家,不差钱。

这么一个犹太公子哥,偏偏性情敏感而孤僻,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有一点社交恐惧症,奥本海默小时候不爱交朋友,也不爱出门,他喜欢一个人待在静谧而空荡的房间里,自己扮演各种角色,幻想各种奇奇怪怪的剧情,乐此不疲。

除了热爱“演戏”,奥本海默还热爱读书。

那是一个宗教祛魅、科学井喷的时代,26岁的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纪事》发表三篇论文,阐明了狭义相对论。卢瑟福发现原子核是原子的两万分之一,并证明原子核就像一座发电厂。威尔斯在小说《获得自由的世界》里,描写人类发明并使用了裂变原子弹。

《奥本海默》剧照

《奥本海默》剧照

十四岁时,父母嫌奥本海默过于自闭,强迫他去野营,多接触外部世界。

到了营地,奥本海默仍然木讷羞怯,一些大一点的男孩戏称他为“美人”,捉弄并殴打他,奥本海默默默忍受,从不还手。

营地主任见奥本海默受欺凌,便将所有男孩集合在一起,将那些欺负人的男孩训斥一番,这几个男孩怀恨在心,认为是奥本海默告的状,不动声色,伺机报复。

到了午夜,奥本海默被男孩们从帐篷里拖出来,他们连打带骂,将其拖至冰窖,剥光他的衣服,并用颜料将奥本海默的生殖器和屁股染成绿色,男孩们发泄完怒气扬长而去,奥本海默鬼哭狼嚎,在冰窖里赤身裸体呆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营员发现。

小时候被歧视和欺凌过的孩子,内心往往有一股狠劲。

荒原

1922年,奥本海默考入哈佛,在选修6门学分课的同时,旁听了七八门课。

耽于幻想的奥本海默依然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他把自己想象成海盗,把课程和知识想象成财宝,他攻克了一门课程,或是掌握了一门知识,就说成自己“抢劫”了这个地方。

若换做普通人,像奥本海默这样因好学而掌握了众多知识,大抵会有一种满足和充实之感,但奥本海默却感到懊恼,他认为通过学习所获取的知识是偷来的,学到的越多,他的负罪感越大。

这种负罪感成了一种病态的习惯。

哈佛岁月之于奥本海默,是一段疯狂学习吸收知识的时光,尽管他异常憎恨他所接触的知识没什么是他自己的,但他还是抓紧一切时间生吞活剥了那些艰深晦涩的大部头——他害怕平凡。

在哈佛,奥本海默近乎膜拜地阅读了诗人艾略特的作品——《荒原》。这首长诗被认为是现代派的里程碑,它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凄凉景象:没有生命,没有阳光,没有水,只有茫茫一片荒原。人们在绝望中挣扎呼救,如置身地狱。

《荒原》的内核与奥本海默的心境相呼应,日后那两朵笼罩日本上空的蘑菇云造成的惨烈景象让奥本海默不断去回想“荒原”这个意象。

卡文迪许

奥本海默这个知识海盗因“盗窃”了过多的知识在哈佛声名遐迩,被推荐到科学怪人的“集中营”——卡文迪许实验室。

卡文迪许有个巨大的地下室,被称作车库,奥本海默就在这里重复着单调的实验工作。一战后,关于量子论的研究方兴未艾,奥本海默与量子论相见恨晚,发挥知识海盗强取豪夺的作风,很快成了相关领域专家。

但奥本海默因缺乏“原创”导致的负罪感进一步加深,他在实验室里幻想出了好几个不存在的角色,这三个角色有良师益友,有竞争对手,还有一个是追杀他的间谍,奥本海默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科学前沿研究最先锋的理论和实验,同时如好莱坞大片那般上演着自己变本加厉的“内心戏”。

《奥本海默》剧照

《奥本海默》剧照

奥本海默察觉自己的病态后,去剑桥找了一位有名的精神病医生给他看病,经过几次诊断,医生确定奥本海默患有精神分裂症,这导致奥本海默倾向于生活在自我的内心世界,无法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1926年,奥本海默去科西嘉岛旅游了十多天,归来后病症几乎都消失了,有人询问在科西嘉岛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奥本海默一直守口如瓶,只说是爱,但不是爱情,是爱改变了他。

奥本海默离开卡文迪许实验室,来到德国中部的下萨克森去学习,在这里,奥本海默的神经放松了许多,空闲时经常到有名的“黑熊酒店”喝鲜啤酒,品尝维也纳肉排。当地的市政大厅有一座喷泉,喷泉中央有一个美丽的青铜女郎,奥本海默与同学约定,谁获得了博士学位,谁就要跳过泉水池去吻青铜女郎的嘴唇。

1929年,奥本海默学成归国,荣归故里,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执教鞭,成了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这一切为他主持研制原子弹打定了基础。

谍影

1930年代的德国,爱因斯坦成为反犹势力攻击对象,他的相对论被称为“犹太物理学”,1933年,希特勒上台,正在课堂讲学的爱因斯坦悲愤交加,一把撕掉讲义,跑去美国避难。

1939年,五个青年科学家找到爱因斯坦,透露出德国正在造原子弹,他们写了一封敦促美国政府研制原子弹的信,想让爱因斯坦领衔签名。

爱因斯坦一口答应。

在罗斯福总统亲自主持下,一个名为“曼哈顿计划”的原子弹研究项目付诸实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该项目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爱因斯坦本人,从未直接参与原子弹的研究。

美国原子弹的真正操盘手,是另一个犹太人——奥本海默。

“曼哈顿计划”的地址选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1943年1月,工程兵特遣队开始施工,他们按照奥本海默的要求,建造了供30名科学家及其家属居住的住房,然后建造实验室,实验室刚建完,又来了一大批科学家,于是又转头建住房,再建实验室。

随着这样不断扩建,一年之后,竟然在沙漠中建起了一座城市——洛斯阿拉莫斯。

从英美各地赶来的科学家,一来到这座城市,就立即从世界上“消失”了,因为这座城市在地图上根本不存在,这里的居民与外界完全隔绝。

这座城市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洛斯阿拉莫斯,对极少数知道它存在的目的的人是Y基地。

在这片沙漠之城,奥本海默带领一帮科学怪人没日没夜研制原子弹,当这些科学怪人懈怠时,奥本海默就开始打鸡血——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一件结束所有战争的神圣使命,浪费每一个小时,就会有无数人惨死在法西斯的屠刀下,抓紧时间把原子弹制造出来,是对和平的最好回报。

“曼哈顿计划”的保密工作非常完美,直至二战结束,日本和德国都没得到任何关于制造原子弹的情报。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后,日本当局还以为是一颗普通的重磅炸弹。

奥本海默为了刺激科学怪人们抓紧干活,称德国的核物理学家也在研究原子弹,一旦希特勒首先掌握了核武器,人类社会就将进入寸草不生的“荒原”时代。

关于希特勒制造原子弹的莫须有传闻,让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学家们高度紧张,承受着巨大压力,开始进入一种日以继夜的“心流”状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制造原子弹,效率得以成倍提高。

就在科学家们争分夺秒之时,奥本海默却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他深知原子弹的出现一定会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就在这时,奥本海默收到了老情人琼·塔特洛克的来信。

琼是美国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她与奥本海默的联系让美国情报部门大为紧张,他们害怕关于原子弹的信息通过琼传到苏联。

美国联邦调查局冷血地记录了琼与奥本海默的“约炮”经历:

“1943年6月14日傍晚,奥本海默从伯克利坐火车到达旧金山,琼去接他,二人接吻。奥本海默与琼在旧金山百老汇路787号的佐奇密尔丘餐馆吃晚饭,然后于晚上10点50分去蒙哥马利街1405号,走进最上层的公寓。随后,灯熄灭了。”

奥本海默在制造原子弹过程中,身心受到强大压力,只有琼的红唇才能为他解压,而这又让美国联邦调查局压力山大,以致于要想尽办法窃听关于奥本海默的一切,包括他的私生活和床上风光。诺兰在电影《奥本海默》中那幕奥本海默与情人一边云雨一边念诵《薄伽梵歌》的细节或许是来自联邦调查局提供的资料。

在联邦调查局的追踪折磨下,1944年1月,琼自杀身亡,死前写下一封留给奥本海默的遗书,上面写道,我想活,作出贡献,可惜没机会了。

琼死后,奥本海默受到巨大打击,但他在形势和时势的双重逼迫下,只能用工作来解压,奥本海默凌晨3点起床做实验,晚上很晚才睡,白天连喝咖啡的时间都没有,他不允许自己停下手中的工作,不允许大脑不去思考原子弹,否则,琼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脑海,让他彻底崩溃。

死神

1944年3月,奥本海默选定陆军阿拉莫戈多试验场中一块被称作“死亡之途”的沙漠作为原子弹试爆试验场。

就在即将进行试爆的时候,传来了罗斯福总统逝世的消息,奥本海默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站在行政大楼的台阶上,对自发聚集在那里的科研工作人员即兴讲话,追忆了一番罗斯福的音容笑貌。

4月15日清晨,彻夜的大雪掩盖了“原子弹之城”野蛮粗旷的轮廓,天地间红日高照,银装素裹,所有艳丽的物品都被忧郁肃穆的深蓝色帆布遮盖着。

奥本海默手里拿着一本《摩柯婆罗多》念道,人这种动物的实质是信仰,一个人的信仰是什么,他就是什么。

杜鲁门接替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只知道有个“曼哈顿计划”,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7月15日,万事俱备,奥本海默邀请了一大群将军和诺贝尔获奖者,到试验场来参观原子弹试爆。当天晚上,奥本海默爬到试爆装置的铁塔上,去作最后一次礼仪式视察,他亲手研制的作品正在被吊在这个30米高的铁塔上。从塔上观测了一番,奥本海默走下铁塔,回到安全的所在。

点火时间到了。

试验场突然出现一道闪光,强光让方圆400千米的天空亮如白昼,爆炸中心的地面发出炫目光线,仿佛出现了许多个太阳,地面震动起来,热气如海浪般涌出,承载原子弹的30米高的铁塔瞬间化为乌有,一柱白烟直冲云霄,散开成蘑菇状。

在原子弹爆炸的瞬间,奥本海默想到了印度教圣典《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话——我现在成了死神,成了世上万物的毁灭者。

洗手

二战尾声,奥本海默坚持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在决定是否投放原子弹的战略会议上,有人主张技术示威,在试验场试爆原子弹时,把日本人请来观看,让日本人知道原子弹的威力,然后劝说其无条件投降。

奥本海默坚决反对这个方案,他认为,技术示威不可能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争,除了在军事上使用原子弹外,没有任何其他方法。

杜鲁门在1945年7月25日决定,若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就对日本投掷原子弹。当天,新上任的美国驻太平洋战略航空部队总司令卡尔·斯帕茨接到了投掷第一颗原子弹的命令。

不久之后,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两枚原子弹,爆炸的瞬间,两座城市几十公里土地被夷为平地,直接死亡人数达20万。

战后,奥本海默一直担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任,他曾大声疾呼,为了世界和平,必须制止核军备竞赛,要对原子能实行国际控制。

为表彰奥本海默对原子弹研制作出的贡献,美国政府授予他美国功勋奖章,科学界则送给他一个称号——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受其情人琼影响很深,在政治上表现出左倾色彩,以致于在麦卡锡主义横行的20世纪50年代被指责为共产党间谍,一度受到政府审查。

1967年2月18日,奥本海默因喉癌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4岁。

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后,奥本海默找到杜鲁门,丧丧地说,我觉得我们手上沾满了鲜血。

杜鲁门回答,没关系,洗洗手,血就没了。

作者:百科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