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所在地清涧县 正文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所在地清涧县

2024-04-24 18:19:47 来源:瑜维娱乐网作者:探索 点击:348次

image.png

红色故事会

西北革命第一枪

——探访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

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资料照片

清涧是地上的红一块红色的土地。早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色印所地清涧籍北大学生呼延震东就参加了火烧赵家楼、记清涧起旧址痛打卖国贼的挥部爱国行动,是秦大清涧清涧县最早的共产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地上的红总人口不到9万人的色印所地清涧县,就有2000多名清涧儿女为革命捐躯。记清涧起旧址

1927年10月12日,挥部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秦大清涧清涧这片土地上爆发了震惊西北的地上的红清涧起义。作为当时在全国爆发比较早的色印所地武装起义之一,清涧起义在陕西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记清涧起旧址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挥部第一枪。它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南北呼应,震撼西北,影响全国,是党史上一座永恒的红色丰碑。

小县城爆发了武装起义

90多年后的今天,清涧起义的硝烟早已远去,但起义者的革命故事仍然在这片土地上广为传颂,影响着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5月25日,记者来到清涧县,在位于清涧县城中心的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看到,该旧址已进行了整体翻修,主体呈青灰色,如今是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的地方。

1927年10月12日,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共产党员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等以党组织掌握的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第十一旅第三营为主力,联络其他几个连的千余名官兵在清涧县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早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李象九、谢子长、史唯然、阎揆要、李瑞阳就在第十一旅开展兵运工作。在共产党的影响下,第十一旅旅长石谦也逐渐倾向革命,支持共产党员在该旅的活动,使中共党团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班、排长由共产党员担任。然而,陕北军阀井岳秀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利用他过寿的机会暗杀了旅长石谦,并企图解除李象九、谢子长等领导的一部分革命武装。这时,中共陕西省委派唐澍、白明善到第十一旅,与李象九、谢子长一起领导部队党的工作。石谦被害,李象九等人决定以“为石谦旅长报仇”为口号,举行武装起义,同时成立由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组成的陕北军事委员会,唐澍任书记兼中共军支书记。

打响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

1927年10月12日,在“为石谦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由我党组织领导的震惊西北的清涧起义爆发了。

起义部队在李象九、谢子长带领下,转战延川、延长。第二日,起义部队在城内部队里应外合下占领延川县城。部队途经延长时,经过激烈战斗,一举歼灭驻军两个连和一个营部。驻宜川守军闻讯,立即向准备参加起义的宜川3个连发起进攻。这3个连当即应敌,激战一昼夜。次日,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带领清涧、延川的起义部队到达宜川城下,和响应起义的3个连取得联系,守军旅长康子祥带残部弃城而逃。

清涧、延川、宜川3支部队在宜川胜利会师,至此,起义部队共拥有1000多人,形成了一支相当可观的武装力量。起义部队会合后,改编为旅,由李象九担任旅长,下辖3个营,谢子长、韩起胜、李瑞成分任营长。不久,起义部队遭到井岳秀部高双成师的围攻,由于领导人之间意见不一,唐澍去西安向省委汇报,部队在李象九、谢子长率领下转移韩城,暂归杨虎城部王保民师。

1927年11月,唐澍和省委派遣的阎揆要来到韩城,与谢子长、白明善、史唯然组成军委,并决定将部队开往清涧、安定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经过短期准备,以谢子长营为基础的180余人在韩城举行二次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总指挥唐澍、副总指挥谢子长、参谋长阎揆要。革命军北上途中进攻宜川受挫,继续北撤到延安、延川、安定、安塞、保安一带,沿途屡遭国民党军队袭击,一路上敌军前堵后追,再加上正值寒冬,战士衣薄粮缺,生活极其艰苦,部队减员严重,损失惨重。最终,唐澍、谢子长、阎揆要等回西安向省委汇报,其余人员分散隐蔽,等待时机。至此,历时数月的轰轰烈烈的清涧起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失败了。

革命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清涧起义历时3个多月,先后转战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安定、安塞、保安等地,有力动摇了井岳秀反动统治的基础,打击了国民党军阀实力,对陕北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巩固奠定了基础。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唤醒了广大劳苦群众,鼓舞了人民群众同反动派进行斗争的勇气,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革命骨干。

清涧起义是我党领导陕北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第一次尝试和预演,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清涧起义已经过去90多年了,但起义者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仍与山川共存。如今站在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前,耳边仿佛听到清涧起义那震惊中国北方的枪声,眼前仿佛闪现出清涧起义历史画面中一个个革命英烈的光辉形象。清涧起义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清涧起义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记者 王梓萌)

访谈与点评

继承光荣传统 发扬革命精神

——访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小康

1927年10月12日,在清涧这片土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清涧起义。清涧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如何继承、发扬清涧起义中的革命精神?5月27日,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小康对此作了阐释。

清涧是一块缔造传奇的红色热土。1927年10月12日,清涧起义爆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数日内,起义部队先后转战延川、延长、宜川等地。清涧、延川、宜川3支部队在宜川胜利会师后,起义部队兵力达1000多人,形成了一支相当可观的武装力量。此后,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等原因,部队接连受挫,起义最终失败。

清涧起义在陕西革命史、西北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它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有力动摇了井岳秀反动统治的基础,打击了国民党军阀实力,为后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巩固奠定了基础。清涧起义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革命骨干,许多同志在军事斗争中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成为后来西北革命的中坚力量。

清涧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处于新时代的我们,要大力弘扬清涧起义中的革命精神,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革命信念,勇于在困难中开拓前进。要进一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扎实苦干、奋发进取、勇于担当,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精神上有支撑点,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努力奋斗,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记者 王梓萌)

采访手记

学习百年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

清涧起义历时数月,转战延川、延长、宜川等地,它唤醒了广大劳苦群众,激起了人民群众同反动派进行斗争的勇气;它在陕北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我党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站在清涧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聆听着革命英雄的故事,不禁让人陷入沉思。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时代的激流中英勇奋进,在复兴征程中铸就了崇高的理想信仰。如何在艰难的时刻仍旧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且勇于向困难挑战,正是革命时期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革命精神,就要发扬红色传统,筑牢理想信念,并将其融入实际工作中,更加务实、创新地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成就举世瞩目。因此,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精神传承好,保持奋勇向前的使命感与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勇于担当、敢于拼搏,汇聚起更多更强大的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王梓萌)

红色档案

清涧起义是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是共产党人在西北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清涧起义打击了国民党军阀实力,为后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为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启迪教育下一代,清涧县于1989年建立了清涧革命烈士陵园,后改名为清涧革命历史纪念馆。清涧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清涧县笔架山的白草塬上,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仿古大门、凉亭、纪念馆、纪念碑等。纪念碑上刻有“清涧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个大字,于1990年由王震同志题写。(记者 王梓萌整理)

先锋与群众

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记清涧县优秀共产党员、财政局副局长张腾

5月26日,记者沿着242国道清涧县石嘴驿镇段驱车前行,两旁的群山鸟语花香、绿意盎然,著名作家路遥的故乡王家堡村就坐落于这群山之间。

王家堡村位于清涧县石嘴驿镇,距离县城30多公里,村子群山环绕,绿水潺潺。如今眼前这个基础设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是无数人默默奉献与付出的结果。清涧县优秀共产党员张腾,就是描绘王家堡村新面貌的其中一人。

现任清涧县财政局副局长的张腾,从2007年起便一直在清涧县财政局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清涧人,张腾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从小便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立志要为家乡作贡献。作为资深的文化旅游爱好者,张腾热爱文学,更是把路遥当作自己的文学启蒙老师。

“王家堡村与我的老家师家川村只有3公里多的距离。记得我17岁时读了路遥的作品《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中,每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都会用故事中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张腾说。

王家堡村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人文积淀。2017年,清涧县财政局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文化旅游的总体思路,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计划,选择了引领示范作用强、具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潜力的王家堡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并由财政局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负责打造。接到这一任务,时任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的张腾非常兴奋。

然而,项目刚开始实施,问题就出现了:王家堡村基础设施薄弱,就连车辆进出、停车都困难,如何发展旅游业?

“项目建设初期,村民积极性不高,这给项目的施工增加了难度。”张腾说。为此,他全程参与规划和建设,时不时就到王家堡村开展调研。同时,张腾多方奔走进行考察,跑遍了陕西以及邻省的各大旅游景点,寻找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

“我们借鉴其他景区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制定规划,累计投资4200万元,先后改造窑洞121孔,新建便民桥3座,硬化村级道路3.2公里,铺设入户路110条,新修1座文化戏台和1个文化演艺广场。”张腾介绍。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王家堡村依托路遥故里打造美丽乡村和旅游新村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王家堡村美丽乡村建设已初见雏形。村委会办公场所搬迁、旧戏楼拆除新建、窑洞群落恢复改造等项目的完成,既满足了景区建设需要,又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王家堡村是《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的原型,我们在工程建设中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引进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双水村里枣花香》在王家堡村取景拍摄。”张腾说。

2018年,当得知清华大学正在全国挑选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时,张腾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他开始着力与清华大学进行对接,想方设法把工作站吸引过来。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依托“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体工作站点,满足师生扎根乡村开展长期驻点服务需求。

经过各方努力,2020年,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王家堡村建成并挂牌成立。“清华大学是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智库的高等院校。师生们的到来,为陕北农村面临的取暖、环保、旧窑洞改造等问题献智献策,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张腾说。

2019年,张腾创作出励志歌曲《不平凡的路》,歌曲拍摄成MV在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媒体平台上播放。“《不平凡的路》坚持人民至上的情怀,把普通劳动者人生悲喜作为创作的主题,歌唱出《平凡的世界》对亿万青年读者的影响。”张腾说。

作为地道的清涧人、路遥的忠实粉丝,在建设王家堡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张腾多次研读路遥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故事,并带领大家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进行创新创造。“我们相信项目建成后,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从而为王家堡村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张腾说。(记者 王梓萌)

追赶超越正当时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清涧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清涧县宽州镇韩家硷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内,村民正在为红枣包装袋封口。 记者 王梓萌摄

尽管清涧起义过去近一个世纪了,但无数革命烈士在清涧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故事仍激励着这里的人民不断奋勇前行。多年来,清涧人民以坚定的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战胜艰难险阻,让革命血脉、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林业产业强县”……如今的清涧县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城乡面貌换新颜。清涧人民正铆足干劲,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力量。

夯实农业基础 助力乡村振兴

“咩咩咩……”5月25日,在位于清涧县下廿里铺镇张家硷村的清涧县万只湖羊扶贫产业示范基地,记者看到,29栋羊舍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的湖羊身形健壮、长势喜人。

基地负责人张海清是甘肃庆阳人,他告诉记者:“该项目通过苏陕扶贫协作平台引进,由清涧县中盛农牧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基地总占地面积为190亩,共养殖10448只湖羊。”

“我们收购农户种植的玉米、高粱、苜蓿等用于饲料加工,辐射农民近万户。聘用村上以及周边村的群众在基地打工,有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2019年,基地就为443户贫困户1501人兑现分红120万元。”张海清说。

发展湖羊养殖产业是清涧县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借助当地发展绿色养殖的天然优势,清涧县通过大力推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龙头引领、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利益联合机制建立,通过规模化湖羊养殖拓宽贫困户脱贫致富道路。

与此同时,清涧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养殖,坚持“规模适度、绿色散养、自然生长”原则,以发展土鸡蛋、黑毛土猪肉等为重点,走出一条种植养殖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给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绿色食品,清涧县进一步完善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对绿色饲养、生产加工、冷链运输等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逐步实现由供原料、供产品向供商品、创品牌的转变。

近年来,清涧县通过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全力拓宽群众致富路: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52.5万亩、产量10.9万吨;累计建成250座日光温室大棚、苹果基地3万亩,完成红枣低产改造1.5万亩;大力发展黑毛土猪养殖产业,年出栏5万头,“清涧黑毛土猪”通过国家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十三五’期间,我们还精心打造了‘塬上清涧’‘西部粮仓’电子商务品牌,建成镇级服务中心13个,村级服务网点79个。其中,‘西部粮仓’进驻‘扶贫832’销售平台,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30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清涧县委副书记、县长高明伟说。

龙头企业带动 形成全产业链条

5月26日,在清涧北国枣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里,大型食品机械设备高效运行,一旁的工人正在进行拣选等辅助工作。

“这个车间主要完成打浆、去核、去枣皮等工序,里面的核心设备是一台进口的卧式螺旋分离机,在食品加工领域属于比较高端的设备。”清涧北国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维岗告诉记者。

小小红枣曾是许多清涧枣农的致富寄托。但一段时间以来,受市场疲软、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制约,清涧红枣价格低迷,枣农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枣林弃管撂荒。

面对红枣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的现状,清涧县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2018年,清涧北国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作为陕煤集团实现产业扶贫、助力榆林地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程,该项目总投资3.4亿元,建设工程包括干制红枣车间、休闲食品车间、红枣饮品车间、原料库、成品库等。

“公司以红枣深加工为主,坚持走高端化路线。目前,我们已建成干制品、饮品、休闲食品3条生产线,可以对青枣、鲜枣、干枣进行错季采收,优果、残次果能做到各有所用,最大限度提高了红枣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每年可消化红枣2万吨,带动数十万名枣农增收。”王维岗说。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清涧红枣产业迎来了复兴的曙光。2020年,清涧县启动弃管撂荒枣林管护工作,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方式,引导红枣产业进入良性循环模式。

与此同时,依托山地苹果产业发展优势,清涧县于2017年引入陕果集团,建立了陕西果业集团清涧有限公司,通过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巩固全县“东枣西果”产业布局,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幸福感持续攀升

近年来,清涧县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群众在上学、就医、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清涧县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清涧县高标准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2018年,“双高双普”创建圆满达标。

提升医疗水平,让群众放心。“十三五”期间,清涧县聚焦医疗卫生事业,新聘医疗卫生事业人员78人、公益性协理员30人;县医院传染病区改造提升和疾控中心实验室提升项目开工建设,妇幼保健院开启儿科诊疗业务;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98个,配备村医251名。此外,县财政为贫困人口代缴医疗和大病保险3267万元,建成17个“一站式”即时结算窗口,结算报销6.2万人次1.5亿元。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清涧县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2408户,建成保障性住房1500套、养老院7个、农村幸福院96个;建成移民搬迁房1725套,用时15个月完成了工业园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现如今,清涧人民喝上了引黄水,吃上了大棚菜,走上了高速公路,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高明伟说。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西部特色产业县、全国文化旅游县、黄河流域生态示范县为目标,重点在红枣双降低改、规模化绿色养殖、山地苹果、小杂粮等高效示范产业园区打造上下足功夫;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旅产业融合步伐,积极构建‘文化+旅游’‘文化+商业’的多样性产业格局;稳步推进生态林业发展、环城防护林带建设、东部土石山区治理等工程有序开展。”清涧县委书记温江城说。(记者 王梓萌)

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清涧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清涧县累计培育各类企业867户、个体户4342户、合作社599户、规上企业47户。

“十三五”期间,清涧县累计投资312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61个;建成标准化厂房7000多平方米,新打天然气探井152口;西城区集中供暖项目建成投用,新修3个综合农贸市场、3个中心停车场;引黄供水和6处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解决了群众“取暖难、停车难、吃水难”问题。

“十三五”期间,清涧县引进榆林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对北国风光、太极圣境、路遥书苑进行联合开发,文旅产业迈出了科学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关键一步。(记者 王梓萌整理)


作者:娱乐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