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聚焦2021亚洲教育论坛年会|校内教育这样做 减负又增质 正文

聚焦2021亚洲教育论坛年会|校内教育这样做 减负又增质

2024-04-11 21:54:16 来源:瑜维娱乐网作者:探索 点击:979次

原标题:聚焦2021亚洲教育论坛年会|校内教育这样做 减负又增质

2021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圆桌对话现场。聚焦教育教育减负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聃 摄

活动现场。亚洲样做又增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聃 摄

谈“双减”政策

应让教学评价从定量走向定性、论坛教学设计从盲目走向精准、校内教学质量从低效走向高效,聚焦教育教育减负大数据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亚洲样做又增主要手段

谈劳动教育

学校应基于已有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论坛让孩子具备最需要的校内劳动技能

谈家长意识

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让家长关注孩子的聚焦教育教育减负全面发展,不要局限于分数

“作业少了,亚洲样做又增孩子成绩是论坛否会下降?”“禁止上补习班后,孩子还能学到课本以外的校内知识吗?”……“双减”政策出台后,不少家长的聚焦教育教育减负心“悬”了起来。9月18日,亚洲样做又增在2021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论坛围绕“双减”落地后校内教育如何减负不减质问题,多位专家学者、知名学校校长展开深入探讨。

求新 活用大数据 提高校内教学精准性

“‘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一定程度上正在摧毁中国教育。”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表示,如果学生读到高中就疲惫了,说明过重的学业负担已经影响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欲,那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减负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

怎么减?“要让学生走出题海,让老师走到题海里去。”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总校长邓文光表示,校内减负绝不是乱减,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做到自己先做一遍,对习题的难度及必要性有初步把握。其次,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分难度、分效果布置习题,适应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论坛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词语成为高频词。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望成为校内教学提质的有效帮手。

“以精准性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表示,落实“双减”政策,应让教学评价从定量走向定性、教学设计从盲目走向精准、教学质量从低效走向高效,大数据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田间介绍,该校收集了学生作业、考试、错题等数据,并进行知识点分析、分数区间统计等多维度数据统计,从而生成个性错题和共性错题,实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人、班级整体进行学习辅导。

秋季学期开学后,课后服务成为校内教育“新风景线”。根据有关规定,义务教育学校要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吴明平看来,课后服务是校内教育质量的重要增长点。

据介绍,该校采取课后服务“一人一课表”制,不仅设置有卓越课程、思拓课程、进阶课程,以满足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需求,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生成个性化的“课后服务课程表”。

课后服务是否会成为新负担?对此,吴明平表示,该校课后服务不仅是助学生完成作业,还加入了武术、无人机等兴趣课程。“自愿与兴趣是学生选择课后服务的两大原则。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是自愿参加和有兴趣学习,就自然不是负担。”

求变 推进“五育并举”逐步改变学生评价标准

“双减”落地后,随之改变的还有学校教学效果评判标准。

“‘双减’决定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新川外国语学校总校长陈麟表示,新政出台后,学校更应思考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学校层面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机制,“不能再以分数评判学生,而应更加重视全面发展。”

论坛上,不少与会嘉宾就“五育并举”展开深入探讨。

聚焦劳动教育,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表示,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基于已有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具备最需要的劳动技能。例如,该校就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劳动课程,一年级学生以个人起居的生活技能为主,高年级学生则更偏重校园劳动、家务劳动等,并开发了茶艺课、服装设计等课堂式劳动课程。

让孩子参加体育课程,学校该偏重培养兴趣还是技艺?在陈麟看来,学校出发点应该是前者。他表示,在推动“五育并举”过程中,学校应以学生兴趣为主,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应更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不再只关注分数。此外,学校也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沙龙等平台,与家长共享孩子在分数之外的精彩。

同样需要改变的是家长意识。“教育焦虑是长期积累而产生的,所以想要改变家长的意识也需要时间。”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杨旸认为,通过教师轮岗、学校联盟等配套措施,学校教育质量有明显提升后,“无课可补”的家长能减少一定焦虑情绪。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要局限于分数。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本中表示,近年来,我国中考、高考已有所改变。例如,部分地区中考体育分占比不断扩大、不少省份推出高考新政策等。“应看到怎么考、考什么已经在发生变化,要改变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翔沣(记者 邓翔沣 吴聃)

作者:热点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