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科技下田,春管提速 正文

科技下田,春管提速

2024-04-19 15:45:54 来源:瑜维娱乐网作者:时尚 点击:910次
编者按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科技下田立春已过,科技下田雨水将至,春管提速全省进入了春耕春管的科技下田关键时期。各地农民正抢抓农时,科技下田有序投入春季农田管理工作中。春管提速不同于以往的科技下田是,物联网、科技下田自动化、春管提速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科技下田正在为春耕春管提供新的科技下田“生产力”。在陕北,春管提速投入应用的科技下田气象观测系统让果农坐在家里拿起手机就能掌握山上的气温、风力等信息,科技下田为苹果防冻保驾护航;在关中,精细管理让彩色小麦育种材料顺利经过了低温和干旱的“考验”,为夏粮丰收积蓄力量;在陕南,通过农技干部指导、外聘技术员指导等方式,羊肚菌种植技术的成熟度和普及率得以进一步提高。为做好春耕春管工作,多地多部门多措并举、分品种施策,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为春管提供“生产剂”,让农民心里有了底。各地毫不放松抓好春耕春管,共同绘就一幅充满希望的春忙图。

夏粮丰收背后的“种子力量”

2月6日,工人在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试验基地为油菜育种材料施肥。记者 仵永杰摄

一场春雨过后,麦田呈现出绿油油的景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研究员何一哲惦念着试验田中的小麦。2月9日一大早,何一哲与同事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试验农场,观察小麦育种材料长势及麦田墒情。

“抓好春季田间管理是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近几天,气温回升后小麦旺长,遇上‘倒春寒’易受冻害。近期,小麦生长将进入需水需肥阶段,要根据苗情、墒情分类开展田间管理,为夏粮丰收积蓄力量。”何一哲说。

随后,记者跟随何一哲来到位于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官村的“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试验田。看着长势喜人的小麦育种材料,何一哲心里有了底。彩色小麦育种材料顺利经过了低温和干旱的“考验”。“等到麦穗结出后,籽粒呈现黑、紫、蓝、绿等颜色。彩色小麦是发展功能农业的新选择。”何一哲介绍。

据了解,彩色小麦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够对人们目前的食物结构有所补充和改善。多年来,何一哲团队育成多个彩色小麦新优品种(系),与功能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发出众多彩色小麦食品,形成彩色小麦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2月6日,在位于杨凌示范区的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试验基地,该中心良繁栽培研究室主任任军荣正在观察不同油菜育种材料的抗逆情况。去年以来,该试验基地种植油菜育种材料约4万份。任军荣介绍,去年冬季寒冷干旱叠加,目前能够直观地分辨育种材料的抗寒抗旱能力。近期,试验基地正在为油菜育种材料施肥、灌溉。

在试验基地,由李殿荣研究员团队选育的油菜新品种“秦优797”长势正旺。今年,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将继续开展“秦优797”高产创建,进一步检验“秦优797”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任军荣介绍,目前,“秦优797”绿叶数多、根系发达,基本没有受到冬季冻害、干旱的影响,预计今年产量与去年相当。由此看来,“秦优797”非常适合在黄淮地区冬油菜区推广。

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植物保护研究室主任李永红来到武功县武功镇了解当地油菜生长状况,油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户纷纷向专家咨询。在武功镇,金沙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油菜1000多亩,最近正在为油菜追加水肥、防治各类病害和草害。

李永红向合作社管理人员建议,冬灌有效缓解了旱情和冻害,合作社的油菜目前已顺利越冬,要通过油菜和小麦等作物轮作、种植抗除草剂油菜品种的方法防治草害。近期,正值油菜春灌最佳时机,在喷灌前每亩可追施5公斤尿素。随着气温的回升,油菜很快会迎来返青期。

去年12月,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油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给油菜“穿上抗寒外衣”,成功获得了新的抗寒种质资源。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油菜生育期长、丰产性高,但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探索油菜的抗寒基因并揭示其抗寒分子机制,对于开展油菜抗寒育种、扩大油菜种植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团队计划将抗寒抗旱油菜新种质资源聚合起来,培育抗寒抗旱油菜新品种,有效扩大油菜适生区,端稳守牢‘油瓶子’。”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主任穆建新说。

在杨凌示范区,一批职业农民学习掌握农业技术,走出一条育种育苗产业新路。最近,在杨凌现代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职业农民马新世正和工人一起给育苗穴盘中点播种子。去年11月,他与陕西嘉禾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育成1000万株红景天苗的合作协议。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并请教中药材种植专家,马新世才“摸清”红景天育苗的关键技术。

据了解,红景天种子在近期下种,1周后出苗。5月中旬,幼苗长至10厘米后移入大田定植。由于育苗期长,必须注意病虫害防治。“我们计划与陕西嘉禾药业有限公司继续加强合作,持续引进10多种药用植物种子,进一步扩大中药材育苗种类和规模,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更多力量。”马新世说。(记者 仵永杰 通讯员 谷幸)

院士工作站的“十八般武艺”

2月8日,在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万庄村的一处果园里,果农正在修剪果树,一旁的小型气象站正在运行。记者 赵晨摄

2月8日,在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万庄村的一处果园里,零星的雪花飘落在村民李新军的衣服上,可他并没有察觉。

和李新军一起剪枝清园的河庄坪镇果树技术员强成停下手里的剪刀,盯着天空看了一小会儿后,又开始继续干活。

“老李,天气预报说这场雪大,早点开车下山回家吧。”强成嘴上劝李新军早点回家,可他的双手却没有要停的意思。作为镇上的果树技术员,强成春节后就和其他2名技术员每天深入村组,指导和帮助果农剪枝清园。

“我们的工作用8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科技助力 智慧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帮助果农学到技术、赚到票子。”强成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开始收拾工具。

地处红庄流域万亩山地苹果示范区的万庄村,目前果树栽种面积为7200亩,因近年来搭上“科技”快车,成了远近闻名的“苹果村”。

为了加快万亩山地苹果示范区建设,河庄坪镇加强果树技术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提倡果园机械化,降低果农劳动强度,大力推广乔化树矮化管理整形、豆菜轮茬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

村民张春德就是受益人之一,他家的20多亩果树经过7年精心培育,如今收成非常好。“还得感谢这些果树专家,他们把最新的技术带给我们,人省力了,苹果的品质也提高了。我家种的苹果根本就不愁卖。”张春德说。

张春德所说的果树专家来自宝塔区首个院士工作站——山仑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落户”万庄村后,一批批搞科研的农业专家与当地政府上下联动,形成政产学研用强大合力,确保各项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山仑院士工作站河庄坪镇万庄站点由山仑、冯浩、赵西宁等专家组成,主要进行作物抗旱生理与旱地农业、节水农业生物学、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等综合研究。

雪越下越大,张春德开始收拾工具。“专家到我们这里后,剪枝工具很快实现了电动化,省时省力。他们还指导我们试点推广山地苹果水肥一体化灌溉节水技术与肥水坑施旱作节水技术,一下子解决了果树灌溉难题。”张春德边走边说。

走到果园中间时,张春德指着不远处的小型气象站说:“这套气象观测系统我刚开始不太会用,现在坐在家里拿起手机就能掌握山上的气温、风力等信息。在春季防冻阶段,这个系统作用很大。”

事实上,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气温、风力,还可以对果园的空气湿度、光照、降雨量、土壤温湿度等微环境要素实时监测并进行信息采集,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云端服务器,云端将数据处理后进行基础数据和预报预警数据推送。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监测形成了大数据网络平台,为果园管理提供科学精准的监测数据。

关心苹果春管的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马锋旺。“要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苹果园春季早期管理问题,认真落实苹果冬剪、病虫害防控、土肥水管理、新果园建立和花期霜冻防控等5项关键技术环节,尽早尽快做好苹果春季生产管理工作。”马锋旺说。

“苹果产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是群众增收的关键,院士工作站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为我镇苹果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科技力量。”河庄坪镇党委书记刘震说。

苹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院士工作站提供的科技力量支撑,而基层的果业部门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花期低温冻害是每年最让果农和果业部门头疼的事情。“我们探索出了土坑式熏烟防冻窖、移动式熏烟桶、便携式烟雾发生器、防冻药剂等防冻设备和防冻产品,就是为了减少果农损失。”宝塔区果业局总园艺师姚杰说,今年引进一款发烟增温砖,这种用煤渣、羊粪、锯末为基本原料,配以助燃剂、阻燃剂等材料制成的增温砖,点燃后10分钟烟雾就可以覆盖果园。一块发烟增温砖可以持续发烟6小时到8小时,灵活方便,不破坏土壤和果树根系。

得知今年又有新的防花期低温冻害技术,张春德十分高兴。今年,掌握了果树整形修剪技术,用上了最新的追肥灌溉技术,又有了新的防花期低温冻害技术,果农们取得好收成的信心更足了。(记者 赵晨)

小小羊肚菌的“增收致富经”

2月9日,颜玉斌正在检查羊肚菌生长情况。记者 陈志涛摄

罗来贤是石泉县曾溪镇大沟村的村民,去年冬天了解到羊肚菌的市场行情后,试着种了几亩。一转眼,离羊肚菌出菇只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了。羊肚菌能不能成活、产量高不高,这半个月的管护很关键。

“现在能浇出菇水了吗?”

“浇到什么程度?”

“温度管理该做什么调整?”

……

2月8日,一阵阴雨天气过后,罗来贤赶紧联系石泉县农业农村局产业技术指导员蒋永林。

“不要着急,你先在大棚里加盖一层小拱棚,再检查地温和菌丝成熟度,等天晴了就可以浇出菇水,记得要一次性把地浇透。”蒋永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土专家”,蒋永林是石泉县较早种植羊肚菌的人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外出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种植经验。

羊肚菌市场行情最好的时候,每斤干品能卖上千元,加上羊肚菌是冬种春收,生长周期只有3个月,恰好可以把农闲时节充分利用起来。蒋永林第一次接触到这项产业时就动了心。但深入了解后,他发现羊肚菌高收益的背后,种植、管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同是食用菌,羊肚菌对种植技术要求很高,比木耳、香菇难种植。温度、水分、光照、肥料、土壤等任何一个因素没把控好,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即便管护到位了,其精细化程度又直接决定了产量高低——亩产量差距可达数倍。

羊肚菌对生长条件要求很苛刻,尤其是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蒋永林进一步解释:“出菇之前,8℃至13℃是最适宜羊肚菌生长的温度。但是,如果大棚内温度低于5℃,它就长不出来,高于15℃则存活不了,昼夜温差大于10℃一样会导致培育失败。”因此,出菇前这半个月,蒋永林会反复叮嘱种植户做好每日测温。升温过快时,要灵活采取通风、覆盖遮阳网等手段降温;一旦遇上刮风下雨,则要通过棚膜分离、覆盖多层农膜等方式保温。

“另外,种植羊肚菌还讲究‘干养菌丝湿养菇’。在不同生长阶段,它对水分的需求量有较大差异。由于羊肚菌的生长周期内只能浇两次水,播种时浇一次,出菇前8天至15天再浇一次。如果管护不当,不出半小时羊肚菌就全都死了。”蒋永林说。

正因为羊肚菌种植不易,连日来找蒋永林咨询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2月8日,蒋永林来到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的设施大棚内,仔细察看这里的140多亩羊肚菌。确认棚内温度、湿度正常后,他随机捡起几个营养包,检查养料的余量,再用放大镜对准菌丝,检验其成色。

“长势良好。”端详许久后,蒋永林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们通过下派农技干部指导、外聘技术员指导等方式,已经找到了最适合的种植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羊肚菌种植技术的成熟度和普及率。目前,全县羊肚菌的种植规模已达到2000亩,预计可产生4000万元收益。明年我们有望提高到5000亩,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石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胡松说。

近日,汉阴县益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颜玉斌也忙碌了起来。作为当地最大的羊肚菌生产企业负责人,颜玉斌还有个身份是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他不仅要为自己的49个羊肚菌种植大棚操心控温补水等事项,还要为安康各地的羊肚菌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最近我每天都能接到七八位种植户的电话。有些离得远的,我就先通过视频进行指导,然后再组织技术员去现场了解土壤湿度、保温措施、有无病虫害等情况,一一解决他们的种植难题,确保羊肚菌能正常出菇。”颜玉斌告诉记者,“今年开春后天气升温较慢,非常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如果这一升温趋势能保持到3月15日前,今年就能实现大丰收。”

“羊肚菌三分靠种,七分靠管。羊肚菌在国内推广的时间不算特别长,目前还没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标准,我们也是在一点点摸索。”颜玉斌介绍,“自2016年与安康市农科院合作开展羊肚菌的繁育、研发和推广以来,我们一方面进行种子的改良与驯化,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日常管护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逐步将亩产量从100多公斤提升至350公斤左右,并有望再创新高。”

眼下,安康各地正抢抓节令,不误农时,火热开展春耕春管。每天都有大量像蒋永林、颜玉斌这样的农业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头,通过开展专业指导、技术培训,把农业科学技术“种”在生产一线,为春耕春管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 陈志涛)


作者:探索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