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央行非对称降息,银行让利期终结?政策拐点+业绩筑底+估值仓位双低,机构:银行迎来估值新时代 正文

央行非对称降息,银行让利期终结?政策拐点+业绩筑底+估值仓位双低,机构:银行迎来估值新时代

2024-04-18 13:17:13 来源:瑜维娱乐网作者:热点 点击:621次
今日银行板块震荡回暖,央行业绩银行迎估尾盘涨势拉大,非对跟踪42只上市银行股行情的称降仓位银行ETF(512800)场内价格收涨1%,收复5日线,息银行让全天成交额1.35亿元。利期板块个股多数飘红,终结政策筑底值新兰州银行涨逾3%,拐点估值紫金银行、双低时代邮储银行均涨超2%,机构光大银行、央行业绩银行迎估交通银行、非对民生银行、称降仓位成都银行等涨幅居前。息银行让

  昨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利期8月LPR尘埃落定,5年期意外保持不动,终结政策筑底值新结合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最新表态,显示监管对银行让利实体态度已发生明确转变,政策拐点显现。机构分析指出,银行或迎来估值新时代。

  一、【5年期LPR按兵不动,持续三年的银行让利期或宣告结束】

  8月17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专栏中明确表示“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

  8月18日,央行、金监总局及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议,指出:“规范贷款利率定价秩序,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昨日8月LPR公布,其中1年期下调10bp至3.45%,5年期保持不变,均小于此前MLF下调幅度,对银行息差的负面影响大幅弱化,稳定银行息差的意图十分明显。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监管明确表态保持银行息差合理水平,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价格要可持续,代表了持续三年的银行让利期已经结束,政策底已现。

  东兴证券也表示,央行呵护净息差态度明确,银行业单边让利的政策压力基本解除,银行业绩自主性有望提升。

  二、【银行净息差筑底,存款利率或加速下行】

  根据近日国家金管局发布的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一季度上行1.3个百分点。大行、股份行净利润增速均回正;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净息差季度环比持平于1.74%,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央行“保持银行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表态释放积极信号下,后续LPR下调、高价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或将以银行存款成本率下调为前提,净息差底或已确立。

  中泰证券认为,存款降息或加速落地,带来银行息差改善空间。一方面,在板块“政策底”的要求下,维持银行的息差与合理利润水平必然要求在负债端进一步为银行松绑;另一方面存款降息同样也是存款自律定价机制的必然要求。

  三、【政策拐点+业绩筑底+估值仓位双底,银行迎估值修复机遇】

  银河证券表示,8月LPR调整幅度不及预期总体利好银行息差稳定,叠加结构性货币工具和财政政策有望加码,地产和城投风险持续化解,银行基本面面临修复契机。预计上市银行业绩于二季度见底,量价层面利空因素加速释放,拐点有望显现。结合当前银行估值性价比,继续看好板块投资机会。

  华泰证券表示,政策拐点+业绩筑底+估值仓位双低,把握银行加配机遇。二季度银行基金持仓边际回升,板块估值仍处低位。当前政策拐点已至,扭转悲观预期,看好底部配置机遇。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银行正从持续让利进入不以让利为经营目标,贷款利率具备双向弹性的新发展阶段。在现在的新发展阶段,银行还是以盈利为目标的正常企业,当前极低的估值应当向正常化回归,或可积极参与这一进程中的估值纠偏和修复。

  截至8月22日,中证银行指数最新市净率PB为0.55倍,位于近十年5.74分位点,处于历史低位水平,较估值中枢0.87倍尚有58%的修复空间,当前估值性价比与安全边际较高。

  看好银行板块估值重塑行情的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银行ETF(512800)。资料显示,银行ETF(512800)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成份股囊括A股市场42只上市银行,近三成仓位布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捕捉“中特估”主题机会;约七成仓位聚焦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西安银行等高成长性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是分享银行板块行情的高效投资工具。

  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

  风险提示:银行ETF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银行指数(399986),中证银行指数(399986)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3.7.15。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郝欣煜

作者:探索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